安徽专员办

  对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项目资金实施检查,既是专员办就地履行支出监管职责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预算执行,促进预算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提升检查质量和效率,必须联系各地实际,紧密服务财政管理,构建纵横联动、查控结合的检查模式。                                                                                                              

  调方式,增强组织实施的灵活性。在时间安排上,考虑设定每年27月份为开展时间,由各办根据当地实情,选择介入的时点,使预算执行监督与各地项目实施相匹配,也避免与承担的审核任务相冲突;在检查跨度上,对重点项目和重大问题既要追查到当前情况,也要追溯到以前年度;在人员配备上,进一步丰富结构,社会中介机构、地方财政及项目管理部门、专业人士都可作为外聘对象。

  抓重点,提高选点选项的针对性。一方面要调整重心。部内业务司局已相继建立了预算执行信息报送系统,检查重心应尽快调整到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在由部内分地区下达指导性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由各办自行确定23项符合经济调控方向、关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资金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使检查更具针对性、更有震慑力。同时注意以重点项目资金检查为主线,将要求的覆盖面由地区数改为项目数,各办可自行选择重点抽查地区,发挥就地监管的能动性。

  提层次,确保专项检查的规范性。由于检查涉及政府层级多、部门广、战线长,加之各地管理体制差异大,检查流程不规范、问题定性不准确、处理尺度不统一、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较为普遍。需要专门组织人员,对检查流程、问题定性、处理尺度等,制定基本的工作规范和要素要求,确保流程规范、处理统一。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支出监管整体规范,推动专员办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扩成效,提升成果利用的综合性。由于建设类项目审批权和资金分配权,逐渐下放到省级财政和项目管理部门,推动省级改进和完善管理,已成为提升检查成效的“着力点”。因此一要双重纠偏。即针对管理性问题,专员办可采取向省级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通报的方式,实现对资金、项目管理的双重纠偏。二要扩大影响。即建立对省级政府的检查告知和通报制度,推动整改工作由点对点向点到面的转化。三要助推整改。即按项目归集问题,集中向有关业务司局反馈,推动检查成果与预算分配的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对中央主管部门的专项通报制度以及政府层级间的信息公告制度,促进体制机制层面的改进和完善。

2025CPA必备资料+学习计划表

  • CPA历年真题汇总
  • 六科教材变动解析
  • CPA考试通关宝典
  • 十年真题研究手册
  • CPA六科高频考点
  • CPA学习计划建议书
0